“小果子”做出“大文章” ——景泰县推动文冠果产业发展速写
| 招商动态 |2017-05-30
走进景泰县正路镇,曾经贫瘠的山区旱沙地披上了绿色的外衣。一排排整齐的文冠果树如同哨兵一样肃立在广袤的旱田里,时而有农民在林间劳作。文冠果,这个此前景泰人从未听说过的“外来户”已经在景泰扎下了根——这是景泰县积极调整农业结构,大力推动文冠果产业发展的结果。景泰县巧妙利用这不起眼的小果子做出了脱贫致富的“大文章”。
引进“小果子” 找到“金钥匙”
景泰县地处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,属温带干旱型大陆气候,气候干燥,降水稀少,不利于农业发展。随着20世纪70年代景电工程的建成,提引黄河水进行农田灌溉,该县大面积土地得到了有效开发利用。但对于山区大部分群众来说,依然延续着靠天吃饭的传统耕种模式。
穷则变,变则通。为彻底改变山区落后生产方式,促进农民增收致富,景泰县积极探索,不断学习,终于摸准了“脉搏”,找对了“药方”,文冠果这种全身是宝且极为耐旱的树种成了改变山区群众命运的“摇钱树”。2004年,景泰县尝试引进文冠果进行了小范围试验并取得了成功,并于2010年开始推广栽植,由此找到了打开贫困山区农民致富大门的“金钥匙”。此外,该县还建成文冠果生物质能源油料林基地,2015年又协调引进甘肃省长瑞文冠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,在正路镇建成文冠果茶厂。同年在一条山镇建工局农场建成文冠果工厂化育苗基地,文冠果产业在景泰不断壮大。据统计,目前景泰县共有文冠果基地6.5万亩,其中正路镇种植规模较大,现有文冠果面积3.8万亩,喜泉镇文冠果面积1.1万亩,寺滩乡0.6万亩,芦阳镇0.2万亩,上沙沃镇0.6万亩,中泉镇0.2万亩。
延长产业链 脱贫有保障
景泰县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,采取“科研基地+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的产业化发展模式,让文冠果种植户吃上了脱贫致富的定心丸。该县结合文冠果等林果重点工程建设,建立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,延长产业链,加大文冠果油、茶、保健品等文冠果后续产业开发力度。依托现有厂房设备,探索建立生产文冠果油、文冠果茶、文冠果保健品、文冠果罐头、文冠果化妆品、文冠果蜂蜜等产品的多元化文冠果加工工厂。据了解,去年该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阿拉善左旗麻雀文冠果科技有限公司,在该县正路镇拉牌村设立收购制茶点,收购文冠果叶7500余公斤,制茶1500余公斤,仅这一项就为农户创收15万元。
巧借文冠果 大打旅游牌
文冠果在景泰县已经形成相当的种植规模,美化了山区环境,产生了极大的生态效益。景泰县以打造“旅游名县”战略为契机,巧妙借助文冠果树姿秀丽、花序大、花朵密、花时晚、花期长、花色艳的特点,计划在正路镇、寺滩乡“一城一山”大景区、甘肃菁茂生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地集中打造以文冠果观光、科普教育等为特色的农业观光旅游区。
未来,景泰县计划进一步扩大文冠果种植面积,预计到2020年发展集中连片建设文冠果能源林产业基地面积达到15万亩,优势区文冠果亩产鲜果达1000公斤、种仁110公斤以上,产品优质率达到95%以上,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冠果产业。
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,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,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。
